1423

厌学儿童父母的9个特征

根据日本SIAPROJECT代表木村優一先生经过12年的调查统计,总结归纳了厌学儿童家长的特点,当然,并不是所有的父母都具备这些特点,但是大部分的父母都具有以下的特征:

1、逻辑思维和批评性

这种特征是最普遍的。这类家长对周边事物的认识都带有逻辑性思维,“因为是这样的,所以我们必须这么做”。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家长都会让你感觉到他们有很强的逻辑性思维。有些家长表面上看上去是感性的,靠直觉来行动的,似乎和逻辑性思维的家长是截然不同的。当你继续挖掘这类感性家长内心深处之后,你会发觉其实这两类家长的内心世界的核心是相同的,思维中带有强烈的逻辑性和批评性。

他们对待孩子时就像法官一样,”这个理由不行“,”这个是这样的,应该更多地这么去做“等等。在和小孩交流之前内心已经被设置为”容易烦躁“的状态了。因为焦虑烦躁,这类家长和孩子交流的语气逐渐变得不耐烦,声音逐渐增大,态度逐渐变成法官,最后以怒吼的方式,“你必须这么做“来结束和孩子的沟通。

原本心理闭塞的孩子开始不再和父母进行交流,因为没有交流父母也不知道如何帮助小孩,小孩逐渐走向厌学之路。这是一种比较典型的厌学种类。所以作为家长请不要对小孩进行过度地应用逻辑性思维和批评型言语。如果家长有一种“人生有时也需要一些浪费“的思维,和孩子的沟通会变得很轻松。

  • 玩是一种浪费,但很开心
  • 说傻话是一种徒劳,但很有趣
  • 小孩不吃父母为他们做的菜,不玩父母为他们买的玩具

这些都是浪费。在人生中有很多浪费。

人生中浪费也是不可或缺的,其中的每一个浪费都有可能闪耀光芒。

为了孩子,请尝试一下,让孩子增加一些无需动脑的”浪费“活动吧。

如果以逻辑性、批判性的思考为基础,一旦这种思考失控,“无论如何都要让孩子去上学!!”的想法占据上风,就不能理解孩子的感受。小孩永远不会向父母敞开心扉,厌学问题永远得不到解决。

如果家长改变了过度的逻辑性和批判性的思维,很多厌学问题都会得到解决。即使你觉得受骗,也尝试一下改变你的思维。


2、急性子和重视效率

还有一个普遍的现象是,很多厌学儿童的家长都是急性子或者非常重视效率。这也许是逻辑性和批评性思维的另一种表现。很多家长也知道自己性急和注重效率,遇到问题马上想解决讨厌浪费时间。这些家长只是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忽略了小孩的世界。

讨厌浪费注重效率本身不是一件坏事,而且注重效率在很多场合都是被欢迎的。一个工作效率高,很快能出色完成任务的员工一定会受到公司的嘉奖。

但是,任何事情平衡是很重要的,如果它走得太远,就不能与周围的人和谐相处。如果父母过分的急躁和对效率的重视造成了家庭的扭曲,那还是降低对效率的重视,保持家庭和睦更加重要。

从以往对厌学儿童治疗的经验中,我们可以肯定地说,父母过分的急躁和重视效率的生活方式给孩子带来了压力,从而导致了厌学的发生。

严格意义上来说,小孩就是因为讨厌父母过度的重视效率,不仅从心里而且从行动上开始反抗。行为上的反抗表现之一,就是“低效率性“的厌学。

无论家长是否相信,改变你们的行为和思维,小孩也会随着你们一起改变。


3、 脾气暴躁、小事容易烦躁

脾气暴躁,容易因为琐事而烦躁。这也是我们常见的厌学儿童父母的特征。

例如:

  • 因为被某某说了一句话,心情开始烦躁
  • 和孩子说话时,因为孩子的说话方式,产生烦躁情绪。
  • 夫妻对话时,由于某一句话顿时发怒。

因为这些日常琐事非常容易产生烦躁焦虑情绪。不是批评这些家长,每次听到这样的父母的话就觉得很不可思议,并产生一个疑问“为什么如此烦躁和焦虑呢?

要知道,焦躁的父母往往因为一点小事就会让周围的人退缩。每次遇到这样的家长,我就在想,难怪他们的小孩要厌学。

切记,因为一点小事而生气的父母,孩子是不会倾诉真心话,和父母商量他们的烦恼。任何人都会逃避和容易烦躁的人进行交流的。

一旦小孩逃避和父母交流,他们的对话就会减少。对话减少,父母就不能了解孩子的感受,就无法帮助到孩子。如果让父母-孩子之间的无对话状态持续下去的话,孩子的厌学问题就很难解决。这种状态持续时间越长,厌学问题会变得长期化,棘手化。

如果打算尽快地解决孩子的厌学问题,请找一个心理专家学习改善烦躁焦虑的自我训练吧。


4、对将来感到不安

相比其他家长,厌学儿童家长的内心深处总是对自己的未来,对家庭的未来缺乏信心,充满着不安。这些家长时时刻刻为了将来在做准备,例如存钱,买保险,进行自我健康管理......这些都是很好的努力。

不过,这些很好的努力一旦过度的话,不仅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压力,甚至无意识地给孩子也带来了压力。

我们要知道无论你做了多少好的努力,人生的风险永远不可能降为零。在厌学治疗案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以零人生风险为目标的家长。包括国家公务员之类的职业稳定的家长们也不例外。也许这些职业稳定的家长们的内心深处隐藏着失去稳定的恐惧。

即使有些家长说,“我没事,我没有这些恐惧”,其实他们在掩盖或压制自己内心的恐惧。随着咨询工作的深入,在某个时间点他们会把内心深处的恐惧感爆发出来。这些恐惧包含将来自己财产的逐渐减少,也包含对自己将来健康的担忧。这类家长非常多,因为有如此巨大的焦虑,就会在孩子厌学的问题上反应过度,无法接受孩子的厌学,甚至引发失去理智的行为。

这些家长无论学习什么样的教育方法,如果不改变自己的焦虑情绪,无法冷静地对待孩子的厌学问题,不能从根本上给予孩子必要的帮助。

这些家长首先要做的就是降低自己焦虑感的训练。要记住:人的一生是伴随着风险而度过的,唯有这种意识的存在才能冷静地看待周边事情的发生。

当你冷静了,心理变得宽容了,就能从精神上从容地给与孩子各种帮助,厌学问题的解决才会向前推进。


5、对学历的自卑感

来咨询孩子厌学问题的家长有各种类型。既有几乎没有受过什么学校教育的家长,也有学历非常高的家长。

无论哪种类型的家长有个共同点就是对学历的自卑感,这令人很吃惊。有些家长自己本身已经是名门大学毕业生,一旦遇到比自己学历更高的人,就会产生自卑感。而且无意识地通过孩子的学业来克服自己的自卑感。

这些家长难道没有意识到,通过孩子的学业来达到克服学历自卑感的做法是一种罪恶吗?

有个案例就是一个名门大学本科毕业的母亲,为了让儿子考上比自己更好的大学,通过用养育儿子成功的荣耀来摆脱自己学历的自卑,以各种手段向儿子施压逼迫孩子把所有的时间都用于读书。忍受不了来自母亲巨大压力的孩子,内心像断了的橡皮筋突然奔溃,开始厌学了。这个母亲接受不了孩子厌学的现实,以更极端的方式强迫儿子去上学。某一天儿子的情绪突然失控,暴打了自己的母亲。

这是儿子的问题还是母亲的问题?有人也许认为是儿子的问题,有人也许会认为根源在于母亲。如果认为问题在于孩子的话,这个儿子的厌学问题肯定得不到解决。如果把视角转为问题在于母亲的话,儿子厌学问题就比较容易解决。

还有一种是父母对学历的优越感。其实这种优越感是自卑感的另外一面。当你遇到比自己学历低的人就会有优越感,当遇到比自己学历高的人就会产生自卑感。当有了这种自卑感就会转嫁给小孩,孩子会感受到很大的学习压力。

切记,父母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克服自身的学历自卑感,千万不要寄希望于孩子。

克服学历自卑感的方法有很多,最简单的办法是每天跟自己说,健康愉快生活的本身就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当然也可以通过专业人员的帮助来摆脱自己的学历自卑感。


6、过度自信

我们经常会自认为,家有厌学儿童的父母心里总有失落感,脸部表情比较阴沉。其实并不然,我们经常遇见非常有自信的厌学儿童家长。听到家长说“肯定没问题,我一定会让小孩复学”之类的话。这让我们怀疑这些家长是否陷入小孩厌学的烦恼中。这类家长中有些对小孩厌学持有乐观的态度,认为孩子过段时间会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自行复学的。还有一些家长过度相信孩子,认为孩子遇到问题会自行解决,对孩子采取放任的态度。也许大家对是否有这类家长持有怀疑态度,但实际上我们会经常遇到这类自信满满的家长。

这里我们要说,如果家长没有作为的话,孩子的厌学问题不会得到解决。

有些家长不愿意虚心听取专家建议,而是我行我素,坚持自己错误的教育方式,结果导致小孩的厌学情绪越加恶化。有些家长过于乐观地相信自己小孩,不给予小孩必要的帮助,结果导致小孩在有限的知识和经验中挣扎到处碰壁,对父母失去希望,对自己感到绝望变得越来越固执。

遇到这样的父母,孩子的厌学问题不但得不到解决,反而变得越加严重。临床心理治疗师遇到这类家长往往也是束手无策,发挥不出专业的力量。

过度自信的家长通常表现地很积极,咨询师初始时会被这种积极性蒙骗,以为很容易得到家长的协助。但实际上因为他们的过度自信,治疗时间往往会变得很长。因为首先我们要改变家长的过度自信,要把他们的心态调整到既不过度自信也不过度悲观的状态。这非常考验咨询师的能力,如果让家长过度悲观的话,对治疗也是不利的。

还有咨询师必须注意的是,一旦小孩厌学情绪得到改善,这类家长很容易又回到过度自信的状态。


7、过度悲观

悲观,批评和否定。这也是厌学儿童家长们常有的三种特征。

这类家长对孩子的未来充满悲观,对孩子的现状充满批判,对孩子的过去全盘否定,所见所闻全部是负能量,完全感觉不到这类家长的正能量。诸不知,这种几乎疯狂的负能量也会投射到孩子身上,小孩也会对自己失去信心,其结果就是厌学问题变得越来越严重,越加长期化。

试想一下,如果你自己对做某一件事失去信心的话,你还会试图去把这件事做好吗?

一个长期和充满负能量的父母生活在一起的小孩,学习动力也会随之下降。对父母逐渐产生厌恶情绪,变得不爱和父母说话,会有意识地加大和父母之间的距离。然后把自己封闭在自己的房间,开始茧居生活。青春期是儿童心理变化极为重要的阶段,父母和小孩处于零交流状态时父母无法掌握小孩的内心世界,给与孩子的建议往往不符合孩子的需求,让小孩造成“强行让我做父母想要做的事”的错觉,对父母的不信赖感和厌恶感不断增大。

这种因果关系同样适用于充满批评,充满否定意识的父母和小孩之间的关系。经常受到父母的批评,经常被父母否定的小孩是不会产生学习意愿和动力的。

对于这类父母,我们的建议是:

  • 父母应该减少负能量,增加正能量。
  • 父母应该多给与孩子宽容
  • 父母应该多给与小孩适当的鼓励和赞扬


8、夫妻关系

夫妻之间或多或少都存在隔阂。

能够拍着胸脯说,“我们之间一直是恩恩爱爱”,“我们之间没有任何矛盾”的夫妻恐怕没有几个。无论小孩是否厌学,绝大多数的夫妻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夫妻功能失调”,“为人父为人母功能失调”的现象,夫妻关系处于一种矛盾的状态。

夫妻之间有矛盾是很正常的,但很多厌学小孩反映,他们父母之间的矛盾非常深。

在做夫妻关系咨询时,夫妻之间潜意识中的矛盾逐渐显露出来,你会发现任何一方对另一方都抱有很大的不满。

作为咨询师,你会对他们表面印象和内心深处的真心存在如此大的反差感到吃惊。“难道我对妻子(丈夫)是这种认识吗?”,夫妻也会对各自内心深处对另一方的认识感到震惊。

表面看似稳定的夫妻关系,其中一方内心对另一方存在不满的潜意识,会给夫妻关系造成比想象更大的伤害。

夫妻之间的矛盾,会使夫妻在教养孩子的方式方法上产生对立,这种对立不断加深就会造成孩子的厌学。小孩对父母心理上的距离和对立非常敏感。在夫妻矛盾严重家庭中成长的孩子们,会无意识地形成一种,“夫妻关系就是一种矛盾,家庭没有什么幸福,自己的未来就要在这种矛盾中度过,没有意义” 的观念。他们开始对未来失去信心,认为为未来做努力是一件愚蠢的事情,没有意义。这样的话,厌学也就成为一件必然的事。

当然孩子厌学的原因不能全部归咎于父母之间的矛盾,也有少数孩子对父母的矛盾是无动于衷的。有一个令人震惊的事实是,如果要让小孩彻底复学,改善夫妻关系是必不可少的。

有些厌学孩子尽管暂时复学了,但父母矛盾得不到彻底的解决,这些孩子一定还会回到厌学状态。

如果你希望把孩子厌学风险降为零,请从改善夫妻关系开始,从对另一方说“谢谢,对不起”开始。

“你做的饭菜很好吃,谢谢”,“对不起,我刚才的话说得过分了”。

这些都是很简单的事情,以前没有做到的事,鼓起勇气现在开始做,哪怕一次也可以。


9、教师职业父母

如果将厌学儿童父母的职业排前三位的话,教师职业一定包含在里面。

小学、初中、高中的老师自不必说,很多以大学教授为职业的家长也来咨询小孩的厌学问题。通常职业为教师的家长初来咨询时都会隐瞒他们的职业,因为他们认为自己是教师,自己的孩子发生厌学问题是件很丢脸的事情。但随着咨询的深入,大多数的家长会坦白“其实我是学校的老师”。

为什么职业为教师的家长,他们的小孩会发生厌学问题?是偶然,是巧合?

但是太多的偶然和巧合,就一定会有共性。以共性为出发点去考虑他们孩子厌学的原因是合理的。这个共性也许就是“思维僵化的程度”。

职业为教师的家长和其他职业的家长相比,他们的思维僵化程度是不同的。一般来说,职业为教师的家长,思维比较古板,不太容易接受新的思维方式,改变他们思维的难度很高。

在思维僵化程度很强的父母身边长大的孩子,感受更多的是压抑。

把自己的想法告诉父母也几乎不能被理解和接受,相反被迫听从父母的想法。严重情况下,甚至被迫活在父母理想的环境下,孩子心中的郁闷就会积累起来。

这种郁闷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爆发,也就是开始厌学。

因为从事教育职业,这些家长很容易陷入,“按照我们的要求去做,小孩的将来一定会很好”的思维模式。

可以肯定的说,如果不改变这个思维方式小孩的厌学问题得不到解决。即使短时间内小孩复学,也是一个带有“定时炸弹“的假性复学。极有可能”定时炸弹“突然爆炸,小孩重新陷入厌学状态。

我们遇到过太多的长期生活在父母高压下的小孩,屈服于家长即使上了高中,上了大学,学校毕业后去工作了,但是某一天内心积累的压抑突然爆发,产生社交退缩,宅在家里成为茧居族。

假性复学不可能给小孩带来美好的将来,家长们要找到真正解决孩子厌学的方法。

希望我们的文章可以启发那些正在育儿的家长和正在从事相关工作的心理咨询师,我们还提供相关专业培训和咨询服务,也欢迎大家可以和我们联系。


扫码预约